公司名称:上海旭古艺术品有限公司

联系人:聂磊 先生 (总监)

电话:021-61552066

传真:

手机:13681808546

镇江古董鉴定的地方在哪里

发布时间:2014年11月12日

详细说明

中国(上海)旭古艺术品有限公司
服务项目:
古董鉴定 仪器检测 木材检测
专家出场 鉴宝合作 陶瓷修复
保真收购 展览展销 委托拍卖

后附相关市场行情及收藏知识,仅供参阅:
从宋、明景德镇瓷业生产能力看元代制瓷业的发展
 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是在继承宋代已有的生产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明代的制瓷业又继承了元代制瓷业的生产力和创新成果,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。
  根据考古资料,景德镇南河及小南河流域主要分布宋、元时期的古窑场,不仅规模宏大,而且工艺十分精湛。如湘湖塘下窑址,原有窑包堆积十处,总面积65,000平方米;湘湖街窑址,窑包堆积五处,总面积12,000平方米;湘湖白虎湾窑址,窑包堆积面积达30,000平方米;著名的湖田窑址,是古瓷窑址中烧瓷历史*长、规模*大的一处,其窑包范围为40万平方米;三宝蓬古瓷石矿遗址,与湖田、杨梅亭等南河流域窑场连成一体,形成一个庞大的瓷器烧造区。从这些庞大的古窑址的历史遗存中,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宋代景德镇瓷业生产能力、生产规模、烧造技术和工艺水平。
 明代制瓷业是在继承元代制瓷业生产力基础获得盛况空前的发展,并且出现了“民窑”和“官窑”争奇斗艳。据调查资料表明,明代景德镇河东流域一带为民窑的制瓷业集中产区,古窑址分布在瑶里乡全境及毗邻的鹅湖乡一带,窑包堆积达30余处。张甫生著的《青花瓷器鉴定》中记载:景德镇地区明代民窑900座,年产18万担。
  
 为满足朝廷消费需求,明初时朝廷开始设立御窑。清蓝甫著《景德镇陶录》记载:“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御窑厂,置官监督,烧造解京。”王宗沐《江西大志·陶书》记载,御窑在明初建立时有28座,至宣德年间增至58座。明代御窑厂为朝廷烧造的瓷器数量特别巨大,据《大明会典》194卷的记载,宣德八年,一次就烧造龙凤瓷器44.35万件。
   宋明两代瓷器巨大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,是与当时瓷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。由此,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出,处于宋、明两代之间、承上启下的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,由这一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,可能所生产的元青花的数量众多。
  从元代生产能力看元青花的“数量”
  毫无疑问,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生产力是在继承宋代瓷业生产力基础上,有了巨大发展和质的飞跃。
  据元人蒋祈在《陶纪略》中记:“景德镇,有窑300余座。”而这300座窑,就是元代景德镇瓷业生产力发展物质基础。从目前传世及出土的瓷器看,元代景德镇除继续生产宋代已有的青白瓷和黑釉瓷外,还创烧了大量新品种:青花、釉里红、卵白釉、蓝釉、褐釉、红绿彩、孔雀绿釉等。根据考古瓷资料看,元代景德镇烧制瓷器的窑场主要以湖田、落马桥、珠山等处为主,其余如银坑坞、观音阁、曾泉弄、塘下、力尧也有烧造。从窑场堆积物残片看,当时生产量也是相当巨大。
 我们再从宋、元代瓷税角度,看元代制瓷业的生产能力与规模,从而推测景德镇瓷器的产量和元代青花瓷器的生产规模。
 雍正《江西通志·文渊阁中四库全书本》卷二七“饶州府”条引明王宗沐《江西大志·陶书》:“宋景德中始置镇,因名。置监镇一员。元更景德镇税课局监镇为提领。明洪武初,镇如旧,属饶州浮梁县。”在宋代,景德镇一年上缴国家的税收,据《宋会要辑稿》载:“景德镇,3337贯950文”。而这相当于宋代定窑的“曲阳……龙泉镇,359贯480文”的近十倍,足见景德镇的生产能力和瓷业税收给国家的利润之巨。

上海旭古艺术品有限公司


联系人:聂磊 先生 (总监)
电 话:021-61552066
传 真:
手 机:13681808546
Q Q:
地 址:中国上海虹口区逸仙路158号宝隆一方大厦506室
邮 编:
网 址:http://shxugu01.qy6.com(加入收藏)